體制健全 機制明確

各示范站按照《廣東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評估體系》要求,建立健全示范站體制機制,成立由村(社區)黨委書記擔任實踐站站長,村兩委干部為成員的領導小組,同時安排專人負責實踐站日常工作。饒平縣東山鎮東明村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礎,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理念貫穿其中,強化文明、黨建、志愿服務的碰撞與融合,讓群眾共享文明實踐成果;湘橋區西新街道布梳街社區發揮主觀能動性,克服陣地空間狹窄等困難,創新工作思路,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體制機制,小天地迸發出新活力;湘橋區橋東街道臥石村示范站聘請村內畢業大學生參與示范站建設,為示范站工作注入年輕活力。
陣地規范 功能完善

各示范站立足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結合各地文化特色、風土人情,不斷完善陣地平臺、提升服務功能、豐富活動內容。潮安區鳳塘鎮湖美村以湖美書院為活動陣地,不時舉辦文化講座,邀請專家學者教授書法技藝、國學禮儀、健康之道,翰墨飄香,清幽風雅,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;潮安區歸湖鎮獅峰村依托書院的廣闊場地,開辟理論宣講、法治書屋、非遺展示館、文體活動室等功能區,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;湘橋區橋東街道臥石村,整合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、文體廣場、小公園等活動場地,連點成片,為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打下良好基礎。
隊伍完整 富有活力

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開展中,各示范站成立以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為隊長的志愿服務隊伍,常態化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。楓溪區長德辦事處楓溪一村和楓溪二村,在楓溪區文明辦的指導下,招募大量在校大學生組建年輕而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務隊伍,既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平臺,又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項目新穎 各具特色

為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,各示范站立足地方實際,拓寬工作思路,開展特色活動。饒平縣開啟按需點單模式“好夢計劃”并在全縣推廣,實現供需對接,精準服務。饒平縣浮濱鎮黃正村和湘橋區西新街道布梳街社區,分別采用“公益超市”和“志愿服務積分管理”制度,激發志愿服務熱情;潮安區文祠鎮李工坑村作為畬族發祥地,依托實踐站,組織開展畬族文化傳承活動,定期舉辦畬族文化節、畬語培訓班等活動推動文旅融合。
“互學互比”活動充分展示了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因地制宜完善陣地,充分整合各方資源,發動群眾共同參與,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接地氣、聚人氣、有活力,實現為民、便民、利民的工作成效。接下來,各示范站將圍繞“機制健全好、陣地規范好、隊伍搭建好、項目實施好、群眾評價好”“五個好”標準,精心打造文明實踐“第一方陣”,堅持“群眾在哪里,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”,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,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體水平。